黑鲫

image.png|725
•形态特征
 体短而高,背缘隆起。腹部圆。头短小,吻钝,口端位,无须。背鳍外缘外凸呈弧形,鳍基长,起点与腹鳍起点相对,胸鳍圆钝,第 3 根分枝鳍条最长。侧线完全,侧线鳞较鲫鱼多,尾鳍内凹,末端圆钝。
•生态习性
 喜生活于水草丛生的静水处,杂食性,生长速度较慢。
•利用价值
 肉质细嫩、味美,为额尔齐斯河流域天然经济鱼类。
地方名:
鲫鱼、黑鲫。鲤科:Cyprinidae 分布:
分布于欧洲及中国新疆额尔齐斯河水系。

银鲫

image.png|725

•形态特征
 体侧扁,宽而高。腹部圆。头小,吻钝。口端位,呈弧形;口裂宽大于口裂长。无须。背鳍具有硬刺,外缘平直,后缘锯齿状,起点居于体背正中。尾鳍分叉较浅,上下叶尖。
•生态习性
 喜栖息于具有水草丛生的静水水域。杂食性,适应性强,常因栖息环境不同,体色有明显变化;同时形成了在形态和生态上都稍有差异的地方性种群。具有较高的耐寒性。
•利用价值
 食用。为中国北方主要经济鱼类之一,由此培育的异育银鲫已广泛用于人工养殖。
地方名:
鲫瓜子。鲤科:Cyprinidae 分布:
分布于黑龙江和额尔齐斯河等水系。

草鱼

image.png|725

•形态特征
 体形与青鱼相仿,吻略钝,下咽齿两行,呈梳形。
•生态习性
 大型个体,生长迅速,3 年鱼可达近 5 kg。栖息于江河或湖泊的中、下层。为草食性鱼类。3~4 龄成熟,4~7 月繁殖,产漂流性卵。
•利用价值
 肉厚刺少,味鲜美,产量高,为中国优良的饲养鱼类。
地方名:
鲩、草鲩、白鲩、草棒。鲤科:Cyprinidae 分布:
分布广,自华南至东北部。

黑鱼(乌鳢)

image.png|725

•形态特征
 体略呈圆筒状。头尖,稍平扁。口裂斜伸至眼后,上下颌具尖齿。头部覆盖鳞片。背、臀鳍基部很长。胸鳍、尾鳍圆形,腹鳍小。
•生态习性
 个体较大,生长快,为凶猛性鱼类,常潜伏在水草丛中伺机袭捕食物,主食鱼、虾。口腔内具辅助呼吸器,常吞吸空气,能适应缺氧环境。产卵期在 5~7 月。亲鱼将水草搅成环形的巢,产卵于其中,卵为浮性,亲鱼有守巢和护仔鱼的习性。
•利用价值
 含肉量高,肉白嫩鲜美,富有营养。
地方名:
黑鱼、财鱼、乌棒。鳢科:Channidae 分布:
分布很广,除西部高原地区外,几乎遍布于全国各水系。

黄颡鱼

image.png|725
•形态特征
 体长,腹面平,体后半部稍侧扁,头大、扁平。口裂大,下位,上颌稍长于下颌,上下颌均具绒毛状细齿。眼小,侧位。须 4 对。上颌须长,末端达到或超过胸鳍基部。体无鳞。背鳍硬刺后缘具锯齿。
•生态习性
 底层肉食性小型鱼类。分布较广。在江河缓流、岸边或静水中生活。白天潜伏于水底层,夜间活动。杂食,主食底栖无脊椎动物。4~5 月产卵。雄鱼有掘坑筑巢和保护后代的习性。
•利用价值
 其肉质细嫩,昧道鲜美,小刺,多脂,钙、磷含量居江河鱼类之冠。为常见的食用鱼类之一。
地方名:
黄腊丁、嘎鱼、嘎牙子。
科:Bagridae 分布:
全国各主要水系的江河、湖泊、水库、池塘、稻田等

翘嘴

image.png|725
•形态特征
 体形侧扁,头背面平直。口上位,下颌坚厚,上翘,竖于口前。眼大。鳞小,侧线鳞 80~93 枚。背鳍具强大而光滑的硬刺。
•生态习性
 体型较大,生活在敞水区的中上层,行动迅速,善跳跃。性凶猛,捕食其他鱼类。6~7 月产卵,卵黏附在水生植物的茎、叶上。生长迅速。在天然水体渔获物中占比重较大,以松花江所产最著名。
•利用价值
 其肉洁白鲜嫩,营养价值较高,但多细刺。已开展人工养殖。
地方名:
翘壳、翘嘴巴。鲤科:Cyprinidae 分布:
分布于全国各主要水系。

白条鱼

image.png|725
•形态特征
 体长,扁薄。腹棱自胸鳍基部直至肛门。鳃耙 18~24 枚。侧线在胸鳍基部上缓缓向下弯折,侧线鳞 40~48 枚。背鳍具光滑硬刺。
•生态习性
 个体小。喜集群,行动迅速,常在浅水区觅食。杂食,主食水生昆虫和浮游动物。雌鱼体长 80 mm 左右性成熟。5~6 月产卵,产卵时亲鱼集群于流水表面溯游,并有跳跃现象,卵为漂流性。
•利用价值
 食用。天然产量相当丰富,制罐保存,味可与沙丁鱼媲美。
地方名:
硬脑壳刁子、白条、鳝子。鲤科:Cyprinidae 分布:
分布于中国各主要水系。